1. 建筑博物館開展“神奇的榫卯”社教活動 感受榫卯的神奇魅力

            期,建筑博物館匠心課堂走進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殘疾人陽光家園,送去“神奇的榫卯”社教活動。該活動以“榫卯”為主題,讓殘障朋友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解讀榫卯的由來、認識榫卯的類型、體驗榫卯拼接的樂趣。

            課堂授課環節,建筑博物館講解員何怡苗,用一段生動有趣的視頻介紹了使中國建筑“墻倒屋不塌”的秘密武器——榫卯,然后詳細介紹榫卯的由來、拼接原理以及榫卯的種類,重點介紹楔釘榫、抄手榫、粽角榫、燕尾榫這四種常見榫卯類型。

            由建筑博物館社教團隊原創的“榫卯手部操”首次進行教學展示,通過活潑有趣的手部操,讓殘障朋友在輕松的氛圍中,快樂地學到榫卯知識?,F場,殘障朋友們對手部操表現出極大興趣,在反復的學和練中,逐漸熟悉楔釘榫、抄手榫、粽角榫和燕尾榫等簡單榫卯的基本結構。

            為讓大家更直觀地觀察榫卯凹凸的部位,解鎖榫卯的奧秘,活動第二個環節設置了手工體驗,殘障朋友們分別體驗了四種常見榫卯教具,并分小組完成榫卯的拼接體驗,感受榫卯的神奇魅力。

            最后,建筑博物館講解員們與殘障朋友們共同歌唱了《青春舞曲》,在歡快、溫馨的氛圍中結束活動。

            建筑博物館相關負責人稱,該活動旨在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和公益服務職能,發揮該館“全國科普教育基地”作用,創新博物館社教活動實踐模式,關愛弱勢群體,共建和諧社會,讓殘障朋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,零距離感受和體驗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魅力,享受博物館帶來的樂趣。(記者 張翀)

            吉林快三